年初,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國網友“云監工”下,武漢以肉眼可見的搭建速度相繼開工并建成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其中,新風系統也加入到這次抗擊疫情的第一戰場。這一亮相讓全國“云監工”在屏幕上看到了新風并深深記住了這個能夠凈化空氣質量的系統。

從上圖對2013年-2018年全國新風系統的銷量與銷售額一圖中也可以看到,新風系統的的銷量呈穩定增長趨勢。而這背后與其息息相關的是國內各項空氣相關法令與政策的連續頒布:
1984年
中國首次頒布與空氣有關的法令是1984年的GBJ19-87《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
2003年
非典、禽流感、肺結核等疾病的發生,室內空氣質量才在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引發了高度化的重視,同年,中國《室內空氣質量標準》正式實施,明確規定了室內每小時每人的新風量、甲醛、苯、VOC化合物指標。
2004年
中國《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升級為GB50019-2003,并成為強制標準。
2013年
北方冬季大范圍的霧霾,再次強化了空氣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2014年
中國《住宅新風系統技術規程》列入編制計劃。
2017年
中國《通風系統用空氣凈化裝置》正式實施。2018年,中國《居住建筑新風系統技術規程》正式實施。
2019年
JGJT 440-2018《住宅新風系統技術標準》正式實施。
從上面的時間軸中,我們會發現“非典”“禽流感”“肺結核”“北方霧霾”的字眼成為部分法令得以制定并實施的關鍵。而同時緊跟著這些公共衛生環保事件之后的,恰巧都是新風系統市場的再次擴大。在發生一些確實影響到人們健康身體、正常生活的時候,新風系統的重要性和需求性就會被大家看到并重視,從而促進新風系統被更多的人熟知。
也就是說,新風系統連續多年的銷量增長離不開各項政策的支持,而新風產業的不斷發展也促進了各項新風類政策的不斷完善與實施。
受疫情影響,在各行各業復工生產受阻時,新風系統看樣子要在今年大展拳腳。其中原因有三:
首先,此次新冠肺炎突然爆發對我們正常生活工作的影響力超過了之前的每一次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甚至會在疫后的很長時間內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這次疫情中,我們所居住房屋的舒適性,是不是具有恒溫、恒濕、新風系統等等變得更加重要,住宅的舒適性和科技含量成為我們新的關注點,尤其是空氣質量好壞變得更令人關注。
其次,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凈化與新風委員會執行主任兼秘書長王賀在線上直播中稱,通過火神山、雷神山醫院落成直播,老百姓對安裝新風系統有了全新認知;從政策方面來講,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關于印發新冠肺炎流行期間辦公場所和公共場所空調通風系統運行管理指南的通知》中要求新風系統應全天方式運行;另外,電商數據顯示,疫情后多款家電消毒類產品增長翻倍,新風市場也將被拉動。
最后一點,疫后的零售市場與工程市場占比或許也將發生變化。
目前,新風市場中零售銷售市場占比32%,工程市場銷量占比68%,疫情后隨著大眾對新風系統作為健康家居標配的全面認識,從而愿意花時間精力和金錢選購性價比高的新風產品。零售市場將會有一個新的增長。
而工程市場中,除了中小學校,其他如辦公樓、車站等人流大、通風差的公共建筑,在設計階段之初就將融入最新的新風凈化系統。學校、辦公樓、醫院、車站、商超、會所、瑜伽室、健身室等等也會考慮將新風列為標配。
正如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提到“在新冠疫情之后,有可能帶來科技住宅尤其是居住在新風系統較好的住宅、綠色住宅以及第二居所等概念的崛起,各地也相應出臺的政策新房要配備新風系統的文件。行業的風向標,政策的明確指向,新風行業未來5年將爆發性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