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計新風量、實際新風量能否達到要求。
有的新風系統,設計的明明是350風量,結果裝完之后,實際出風量不到兩百,原因大致有幾個,第一是外墻風口有鋼絲網,開口不夠大,導致風損太大,第二是主機本身靜壓值不夠,管道安裝不合理阻力大所導致的風損,第三是風口不匹配,風口做少了,管道里風速過快導致阻力值增加。
二、是否低噪音、節能。
這個點主要跟風道設計還有風機品質有關,風道設計不科學,有大量阻力面或者渦流區,就會產生噪音,也會增加能耗,風機品質不好,也會導致轉動的時候產生振動,以及能耗增大,比如某下新風350風量機型功率256W,某茵新風350風量機型功率140W,同樣出風量說明電能轉化為空氣的動能是一樣的,那么多的這部分做功其實都變成熱量損耗了,而且熱量產生還會消耗電機壽命,所以高下立判。另外不要小看相差116W/h,一年差了一千多度電呢。
三、熱交換核心材質類型,需不需要更換,多久更換。
一般鋁制熱交換器比高分子樹脂熱交換器貴,樹脂濾芯比紙質熱交換器貴,換熱效率也是這個順序,但是還要考慮壽命問題,鋁制的終身使用,高分子的5-10年要換,紙質的12-24 個月要管,不然積灰發霉堵塞通道,還有二次污染。
![](/uploads/allimg/201208/1-20120QH5392L.jpg)
四、系統有沒有長期有效的恒風量系統。(無此功能,新風系統跟排風扇功能一致)
隨著機器的使用,濾網會越來越臟,濾網阻力也越來越大,新風量就不斷降低,排風量則沒有影響,一旦新風量小于排風量,室內就會出現負壓,室外沒有經過過濾殺菌的空氣就會從門縫窗縫衛生間排氣口吸進來。恒風量功能就是維持新風量送風量不會降低。
五、凈化效果的體現,室外什么環境下檢測;檢測是在出風口處,還是在每個房間的任何位置,還是機器自帶顯示?
新風最好搭配一個外置的PM2.5和CO2檢測儀,反應室內空氣質量,有的品牌沒有這個,還有的品牌將檢測傳感器放在出風口,這也是毫無意義的。用戶需要知道的是室內的空氣質量。
六、管道的材質,及其衛生等級;連接方式采用膠水粘結還是卡扣連接。
管材最好是采用食品級pe材質,成分是聚乙烯,元素成分是碳元素和氫元素,環保無毒,燃燒無異味。連接方式最好是密封圈卡扣式連接,而不是用膠水粘結,會有二次污染的。另外密封圈也必不可少,不然所有的連接處都會有一點點漏風。
七、濾網更換時間是否科學,計時還是濾網監控。
有的品牌是根據固定的時間換濾網,那有的客戶說我開的時間不多,是不是可以晚點換呢。那有的品牌就開發了智能濾芯提示功能,但是依然是計時法,差點的計算機器開機運行時間,好點的計算通過的時間和流量。但是每個地區,每臺機器安裝環境都不一樣,空氣質量不一樣,那么這兩個方法都不科學。最科學的更換濾芯的方法是利用壓力傳感器去感應濾網阻力值變化,阻力變化達到一定值的時候,濾網臟的程度是差不多的,這才是最科學的更換濾芯的方法。
八、濾網和熱交換器長期使用是否會發霉?
之前講了紙質全熱交換器容易發霉,其實PP棉的濾芯,PP/Ppt復合濾芯,同樣存在發霉問題,這個材質容易吸水,所以有一定的濕度,然后攔截了粉塵之后有了霉菌繁殖的營養物質,一旦停機,溫度高濕度大不通風,就很容易發霉。
九、濾網使用的是帶靜電的PP/PET復合濾網,還是醫用級別玻璃纖維的HEPA濾網?
這個醫用玻璃纖維高效濾網目前在民用市場應用的還不多,普通客戶倒是不用糾結這個點,這里先科普一下濾網攔截粉塵其實包括撞擊攔截,曲線攔截,吸附攔截三種作用。普通的高效濾網其實主要是依賴吸附攔截,科學家發明了靜電柱極技術,這個技術不光用在高效濾網上,也用在N95口罩上面,是讓濾網帶上靜電,增強對于pm0.3這種超微顆粒物的吸附性,從而提高濾網的過濾等級,但是這個技術的弊端是,靜電作用會不斷下降,基本上高效濾網的標準使用壽命是3-6個月,就像N95口罩,它的定義是對PM0.3這種超微顆粒物,對于細菌病毒這個維度的污染物可以攔截95%以上,但是N95M口罩的使用壽命可是只有兩個小時,大家會發現這種高效濾網也好,N95口罩也好,送到你手上都是密封包裝,因為一旦暴露到空氣中,它的靜電效果就會開始不斷下降。而玻璃纖維高效濾網主要是依靠結構的致密性來攔截粉塵,攔截PM0.3,它的顯微鏡結構,比PP/PET高效濾網要密幾十倍,主要依賴裝撞擊攔截,曲線攔截。但是玻璃纖維高效濾網因為密度高,所以阻力值是PP/PET濾網的十倍以上,對風機靜壓值的要求非常高。
十、整機密封度。
有的新風機結構氣密性不強,新風回風會串風,安裝環節也會有這個問題,到處漏風的結果,就是得風率不高或者能耗較高,換氣效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