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先看下這里的回答,明白什么是新風系統,再來看我這篇廢話。先說明一件事。我是新風行業從業人員,不可避免會夾雜一些行業內的不可描述的偏見。請各位相信我是誤傷。請理解。如果同行非要想來砸場子,咱私約就好了。先說清,以理服人,不要進行人身攻擊。不然我就不高興。
新風系統的存在,就是為了在不開窗的情況下,完成室內通風換氣,過濾PM2.5只是附贈功能,不是它本來誕生的目的。
空氣凈化器就相當于汽車空調的內循環。為什么開了內循環在車里睡覺時間長了頭疼難受,甚至嚴重的會導致死亡?因為汽車空調雖然加了過濾網(空氣濾芯,空調濾芯),但是他不能解決二氧化碳增加的問題。隨著二氧化碳增多,人就開始呼吸困難,頭暈,乏力,嚴重的就缺氧了。當然,還有可能是怠速,導致空調吸入一氧化碳。(此段受評論區提醒修改),但是室內為什么緊閉門窗也憋不死人呢?因為室內不像車里,空間狹小且密封性好。門縫和窗戶縫總會進風的。包括現在樓房,都會有通風管道,會有空氣流通。再加上空間比車內空間大很多,最多通風不暢會導致頭暈無力等。
接下來往下說。為啥歪果人的新風普及率那么高(95%以上),但是國內普及率只有不到2%?
第一,不是只有4個孔的才叫真.新風。
主流新風分兩種,單向流和雙向流。首先說單向流。簡而言之,就是我只管往屋里給你送新風,排風?你家門縫窗戶縫,抽油煙機排風扇,都能出風。我還能保證你室內一個微正壓,讓門縫窗戶縫進不來灰塵和異味。多好。這種也叫新風,只是他是單向流的。
另外一種就是4個孔的雙向流。吸外面新鮮空氣的,往室內送新風的,從室內抽風的,和把室內空氣排出去的,四個孔。這是雙向流。有進有出。但是四個孔一定就不是涼風了嗎?不一定,需要熱交換。甚至還需要電輔熱。這個后面再講。
此外,還有一種混流新風。就是回風我不排出去,和外面新鮮空氣混合了,過濾,再次放到室內。這種呢,嚴格意義上講也算是單向。但是這種設計有個好處,就是不用熱交換。直接混合空氣,空氣自己完成熱交換。就好像水管。你開了熱水,混合上自來水,通過調整進水量,就能控制溫度。一個道理。然后下一個錯誤是關于通風量的。我來解釋幾個名詞。通風量和新風量還有回風風量。
通風量簡單,就是單位時間內,我給你屋內通入空氣的總量。
關于新風量有多種計算方式。常見的就是兩種:第一種是家庭用,一家三五口人,100平米吧。這樣按照面積算就好了,100平建筑面積,刨去公攤20%,剩80平,廚房和廁所是不用新風的。再減去20平,這樣剩60平的空間,是需要新風的,(如果非要給廁所和廚房算上我也沒意見。只是提供一個算法)層高我們按照3米來算,那這樣60平米*3米層高,得出180的新風量。所以,1個180風量的機器,完全可以在1小時內將這些空氣完全換一遍。是這樣嗎?肯定不是啊。空氣是流動的,這只是個理論值。那怎么辦?機器風量大點啊!!180的理論值,我給你配個250風量的機器怎么樣?不行500?這肯定效果好了吧?當然,這里還設計一個問題,換氣次數。我這邊得到的數據是這樣的,國內標準一般都是1小時換氣一次,歐美是3次,日本最高,每小時要達到5次。我覺得沒必要。1-2次完全足夠。您要是不差錢,可以追求4,5次。沒問題。我就事論事。所以剛才說的,100平建筑面積,我們配一個250風量的機器,完全足夠。理論上換氣次數達到1.38次。家用可以了。
新風既然是從屋外導入新鮮空氣,那么要是屋里開著暖氣/空調時,就相當于同時開著窗戶。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新風系統就引入了熱交換的概念,相當于用屋子里的廢氣給新鮮空氣加熱/降溫,這樣送到屋里的新鮮空氣和原本室內溫度的溫差才不會太大。
新鮮空氣吸進來的時候被加熱/降溫的時間越久,和室內溫度的溫差就越小,但是通風速度就會降低,所以熱交換的效率也會影響通風量。(但是熱交換這個部件的風阻很小)
熱交換也有熱量損耗,絕對做不到新鮮空氣和室內空氣一個溫度,所以空調還得開。
因此,對于南方的小伙伴而言,全熱交換是最好的選擇,不僅僅防霾,還抗濕、防霉。北方有條件最好也上全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