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在大力發展被動房發展項目。超低能耗被動房的主要優點之一,就在于它的密封性很高,仿佛是把建筑變成了一個“保溫瓶”,由于氣密性對于被動房很關鍵,所以“密不透風”可謂是形容被動房最生動的詞匯。由于被動房的氣密性要比傳統建筑好很多,因此在關窗關門的狀態下,讓室內空氣保持健康就成為很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而從目前來看,為這類超低能耗建筑安裝新風系統是比較理想的方案,新風系統可以通過24小時的空氣置換,實現自主的“呼吸”,為室內營造潔凈、健康的生活環境。所以,新風系統又被稱為被動房的“肺”。
特別是在“碳達峰”“碳中和”的時代方針下,降低建筑能耗,實現建筑節能也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因素。這其中,被動房憑借著其超低能耗的特點,正成為市場的關注焦點。不同于傳統建筑,被動房是借助提升氣密性的方式,從而實現建筑對于能源負荷的需求降低。但是,正因為高氣密性的建筑環境,為滿足室內空氣環境的健康和舒適,新風設備也成為了被動房的標配,自然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玩家”的涌入。
截至2020年全國共發布被動式低能耗技術導則9項,設計、檢測、評價標準14項。但與此同時,僅有17家單位34項產品已完成被動式低能耗建筑新風系統產品認證。就目前而言,被動房并沒有對新風設備提出較為嚴格的標準要求。參與者的增多對于被動房市場的發展無疑有著積極的意義,但由于相關標準的缺失,被動房市場卻也同樣面臨著一系列發展的阻力,特別是對于具備技術實力和產品解決方案的企業來說,更是急需借助自身優勢從中實現突圍。
![](/uploads/allimg/210625/1-2106251F420553.jpg)
“規范的缺失導致許多攪局者的涌入,不僅低價競標影響了整個市場的價格體系,其自身技術和產品實力的確實也同樣帶來了負面的影響,許多項目因為產品問題,冬季的室內溫度難以符合要求,最終還是造成了能耗的提高,這也失去了被動房建設的目的,更為宏觀地來看,這些負面影響也會降低國家、社會以及行業對于這一新型建筑的信心,特別是來自消費者的質疑甚至是否認,也同樣會給房地產開發商帶來困擾,種種因素之下,最終都會影響整個被動房市場的發展。
實際上,被動式低能耗建筑由于其優越的節能效果,改變了建筑在區域性的能源網絡中的角色定位,使建筑從單純的能源消耗者轉變為能源需求側的控制者和管理者。當然,新風系統將以被動房的標配呈現在越來越多的新型建筑中,這對于我國剛起步并正在蓬勃發展的新風系統行業來說又是非常好的機遇。但同時對于新風品牌的服務實力也是一個比較大的考驗,尤其在產品、技術的適配性和專業性能否達到被動式建筑要求。
誠然,區別于其他應用領域,被動房領域對新風產品也有著不同的要求。相對于傳統市場應用的滿足國標基本需求的設備來說,被動房對新風的熱回收效率、能耗、保溫、機器的一些具體的旁通功能、機器本身的內部泄露率都有特殊的要求。不僅如此,對于新風市場的制造企業而言,就設計端從技術融合的實施模式上,也應認識到打破專業、行業間技術壁壘的重要性,不僅需遵循多專業協同的工作模式,在設計和施工階段,協調建筑、暖通、結構、給排水、電氣與室內裝修專業共同參與,以便優化設計,合理安排進度和資源配置。
對于實力雄厚的制造企業,參與被動房項目尚且難上加難,更遑論于經銷商而言。在部分渠道商眼中,目前被動房這個領域仍處于“口頭”教育普及階段,甚至成為了一些廠家為宣傳產品而增添的“噱頭”。面對這樣一個“小眾”市場,目前大多數的項目依然是以政府、設計院等機構牽頭為主,行業經銷商望塵莫及,同時也缺乏操作此類項目的綜合實力。